2017-05-14

我不同意「不做第一,也不做最後。」

「不做第一,也不做最後。」試談談你對這種處世態度的看法。(DSE,2014)

◇戚本盛

我很不同意「不做第一,也不做最後。」這句話。因為,做人處世,待人接物,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發揮所長,當一個人的潛能全部發揮後,如果做了第一,便不用介意,就算做了最後,同樣都是不用介意的。

中國人有句說話,「話到嘴邊留半句,理從是處讓三分」,奉勸人們面面俱圓,不要把話說得太盡,總要讓三分。這是一種虛偽的做人態度,是中國人多年來積弱,沒有進步的原因。五四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,科學便是「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」,重點在求證,就是按照事實核對,是否合乎事實,合的就是合,不合的就是不合,不必讓三分,一分也不需要你讓。

西方科學進步,就是用這種求證事實做基礎,例如2003年沙士風暴時,香港大學的袁國勇教授發現沙士源頭在淘大花園,便建議隔離那一區,不怕得罪那區的人,反而在北京,有一位蔣醫生卻被人命令閉嘴,因為怕他出聲影響北京聲譽。結果呢,在香港沙士疫症得到控制,在北京卻令無辜的人犧牲。這個教訓,難道不沉重嗎?

一個人有多少潛能,其實是一種天才,也是上天給他的恩賜,盡力發揮貢獻社會是他的責任,不是他可以個人可以收起不用的。所以,他是應該盡力去做,不要計較得失,不要計較名次,盡力做到最好便是對上主的報答,而不應該計個人與其他人和諧的關係,這樣的話,是浪費了天才,也是枉費了造物主的用心。

只知發揮潛能,而不去計較名次,才是真誠的人。社會人人這樣,才會有所進步,舉例說,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,香港人都伸出援手,大家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這樣災民都會得到快速的救濟,如果人人都留力,不去做第一,結果善款一定會少許多,救災的力也小很多。

不做第一,不做最後,其實就是違反體育精神的,是虛偽的。不做第一,是有實力贏而不贏,其實就是欺詐。香港賽馬會設有競賽小組,調查這種不盡力比賽的事,因為,這樣的話,比賽便失去真正的意義,比賽的冠軍不是最優秀的,而誰勝誰負不是由馬匹的實力來決定,而可能被人操控,甚至從中詐騙,中超聯的「黑哨」,就是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。長此下去,社會便會失去互信,這是會使社會崩潰的了。

時常記著「不做第一,也不做最後」,不是謙虛,而是虛偽,香港現今社會已太多虛偽,太少信任,要尋回真誠,要尋回信任,我們必須反對「不做第一,也不做最後」的做人態度。(2014.05)